《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激发对马克思崇高人格的敬仰。
(2)、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逻辑性,体会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悼词的文体特点,修辞、单句、复句等语法知识。
教学重点:
理清各段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马克思逝世情景及时对马克思伟大贡献的总论。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词、长句的作用与表达效果。
教法设想:
本着启发诱导的原则,以剖析结构、理清思路的方式,把握全文逻辑关系;以理解关键词、解剖长句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细致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简介背景,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这篇悼词是谁在何时何地发表的?
(2)教师作完整介绍: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伦敦去世;3月17日,在伦敦海持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三、简介悼词的文体知识(出示投影):
开头:介绍逝世时间、地点、情景等
悼词(对逝者表示哀悼的话)主体:叙述逝者经历.产要成就、贡献
结尾:表达哀悼,对生者提出希望要求
四、范读全文,理清全文各段逻辑关系:
(1)要求学生根据悼词的特点,找出本文结构的三个部分,概述大意。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不幸逝世(第1段);贡献地位(第2至8段);深远影响(第9段)
(3)在(1)、(2)步的基础上,深入解析全文的逻辑关系:
全文9段间的逻辑关系如下(以图示法标明)
科学理论贡献
总说分说总说:表达崇敬悼念
革命实践贡献
五、分析课文:
、第一段:
(1)、指名朗读本段;学生思考:这一段介绍些什么?
(逝世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逝世地点------安乐椅;逝世情景------睡着了)
(2)、讨论以下问题,将分析导向深入:
1、为何将时间交代得如此具体?
(表明这一事件影响巨大,值得纪念。)
2、地点的交代有无深意?(教师介绍相关背景材料)如有,是何深意?
3、不就死了,而说睡着了,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其间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讳饰的修辞方法;含蓄委婉,痛惜崇敬)
(3)、小结该段:
本段以记叙的方式,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虽是悼词的通用开头,但文字简练、准确,蕴含着无限的哀悼和敬仰。
、第二段:
(!)、教师范读,注意突出对于对于、损失、空白这几个关键词
语。
(2)、讨论分析: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名缩句,找出主干。(逝世是损失)
2、出示投投影,明确各具体成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3、抓住关键词,深入分析:
1、损失、空白,说明马克思贡献巨大,无可企及;
2、两个对于,分列贡献的'两个方面:革命实践、科学理论。
(4) 小结该段:
这一段指出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损失,从侧面论述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历史地位。这一段是全文总纲。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悼词的文体特点,初步理清了文章各段间的逻辑关系;在第一、二自然段的阅读中,我们通过对关键词语,修辞方法、长句的分析,详细了解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贡献的总述。马克思那种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崇高人格给我们树立了楷模;文中那哀悼痛惜,无限崇敬之情,也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七、布置作业:
(1)课内练习(出示投影)
1、巩固训练:填空。
2、延伸训练:习作片断练习,写一段话,学习本文第二段的格式,突出一个中心意思。
(2)课外作业:
1、预习下文,看第二部分的分说各说了哪些成就贡献?
2、第三段是由一个长句子构成的,是单句还是复句?尝试分析。
附、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值得纪念)
不幸逝世地点:安乐椅(鞠躬尽瘁)
情景:睡着了(讳饰)(痛惜崇敬)
损失革命实践
贡献地位:(深远影响)
空白科学理论
备课小结:
文字,是多么美,多么精致可爱的精灵啊!只要你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最细微的情绪表达出来!可阅读教学中,我们则要引导学生从文字这一浅表的实在的东西出发,来推究作家的本心,体会那抽象的妙境,是可谓须深入浅出了。而教师备课,亦即寻求一条能够带领学生深入浅出的途径。于是,这条路平坦或坎坷,就看你,教师,领路者的素质与勤奋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