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案

时间:2024-08-28 05:38:20
解决问题教案15篇

解决问题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决问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决问题教案1

解决问题(找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88例5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图形重复排列的变化规律,首尾兼顾地观察思考找出围成一圈的图形中缺少的图形。

2、能掌握收集信息和问题、思考解答方法和检验解答结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找一找、圈一圈、画一画的活动中,初步发展观察、表达、逻辑思考等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能按规律首尾兼顾观察找出围成一圈的图形中缺少的图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利用规律解决具体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欣赏漂亮手链

小朋友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找规律,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漂亮的图片(各种各样的手链)

出示几个有规律的手链,让孩子找规律。

(2),导入:小朋友们,其实根据我们平常的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当中的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索,掌握方法

1、呈现例题,解读题意

(1)创设情境:明明过生日,小红用珠子穿好了手链,打算当生日礼物送给她,但是不小心手链…掉了2颗珠子,到底掉的是哪两颗呢?(先出示断了的手链,再出示题目)

断了的手链图

(2)学生读题,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2、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练习纸上圈一圈、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又简单地表示出来。(放手让学生探究,有意识巡视找出不同方法,个别给予指导)

(2)择取展示,交流方法

选取学生不同想法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说思考过程。

分别按顺序展示三种想法

3、观察比较,发现方法

(1)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讨论:三种不同想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引出:找起点、圈一组)

4、回顾反思,自主检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题的过程:读……解……查

(2)指名学生说检查方法:再做一次;将手链连成一圈检查(课件展示)

小红的问题解决了,小英也碰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她解决吗?

5、尝试运用,巩固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P88做一做

(2)反馈、

三、组织练习,发展能力

用规律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1、我会圈: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P91 T13

(2)交流方法

(3)追问:第15面是什么颜色的旗子?第20面呢?第100?

(4):

师:第15、20、100这些我们都没有画出来,你们这么聪明都知道答案,怎么知道的?(找规律)看来用规律可以很快的帮我们解决问题

四 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请欣赏(珠帘,地毯、、、、、、)

1

解决问题教案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新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我特做如下设计:

1、为新知做好知识铺垫。

复习能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散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适时、适度地安排复习,在“短、精、新”上下功夫,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使后面的“好戏”顺理成章。在课前复习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两道复习题目,旨在唤起学生对前面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我首先出示一组加法与乘法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加法与乘法的意义有所不同;然后设计一道与新课密切相关的题目,既能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又能为新课中画图解决问题做好知识铺垫。

2、在自主探究中经历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与获得数学结论同样重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思考、操作等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出两道例题的异同,并动笔尝试计算。然后设计了“两道题目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分组讨论、设计摆学具的方法,将两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使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接着让学生说出两幅图的意思,突出理解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直接写得数。

5+4=    6+6+6=    3+4=

5×4=   6×3=    3×4=

(引导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看图列式计算。

■■■■■■■■■■■■

■■■■■■■■■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乘法和加法的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审题,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复习乘法和加法计算题,为本节课做好知识上的铺垫,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读题,对比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7

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预设

生1:两道题目的数量相同,所求的问题相同。

生2:(1)题中的4表示4排,5表示每排有5张桌子;(2)题中的4和5都表示桌子的张数。

2、自主解题。

(1)提问:根据刚才分析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预设

生1:(1)题是把4个5加起来,可以列乘法算式。

5×4=20(张)

生2:(2)题是把4和5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此处隐藏13180个字……活中的一些素材引入本课以丰富学习材料,扩大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把“练习八”中的2、7两题作为学生应用简算知识、强化简算意识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关于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知识。

2、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其中,对中上学生要求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对中下学生只要掌握一两种即可,个别能模仿即可。

3、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与交流,体会不同的简便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预设过程

一、研究南极科考日程的计算

1、材料: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从20xx年11月18日出发,到20xx年3月28日返港,经过了多少天?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及数周数的方法。

3、月历表:供学生研究问题时使用。

通过讨论,明确第22次南极科考的起止时间。

自主探索“这次南极科考一共用了多少天”的简便方法。

准确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

4、参与对多种方法的评价,优选出“自己的”最简方法。

二、研究学期天数的计算

1、材料:阳光小学上个学期于20xx年9月1日开学,计划于20xx年1月31日放寒假。由于遭遇暴风雪,提前至1月29日放假。他们上个学期有多少天?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

三、研究一周费用的计算

1、材料:课本P46第二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

四、研究菜地面积的计算

1、材料:课本P47第七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材料和组合图形(菜地)的分割、旋转、拼接。

五、回顾总结

1、能通过对月历表的观察,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大家交流。

2、能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列式计算”、“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数列式计算”、“按周列式计算”等方法。

3、能按自己的尺度优选出最简方法。

解决问题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二、目标分析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初步的接触。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先弄清题意,如果方案中有不符合题意的方案应该舍弃。学生在列举时可能会有遗漏,指导学生通过表格顺着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枚举,有序且完整地思考问题。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可爱的美美想买这支11元的钢笔,她带了的钱都是5元的、1元的,她会怎么样付钱给售货员阿姨呢?(课件演示)

你想到了哪些付钱的方法?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1.2张5元,1张1元。

2.1张5元,6张1元。

3.11张1元。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用5元、1元的人民币购买钢笔的问题,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本例9

1.明确题意

(1)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两辆车要运8吨煤,一辆载重量2吨,一辆载重3吨,每次每辆车要装满,)

(2)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怎样派车正好能把8吨煤运完?)

(3)“恰好运完8吨煤”是什么意思?(不能少运,也不可超出,即少于8吨或超过8吨都不合题意。)

2.探究策略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

①提问:如果只用2吨的车运,要运几次才能运完?如果只用3吨的车运呢,几次才能运完?

②学生交流列式并汇报。

(2)引导学生探寻不同方案。

①同桌讨论:还有其他的方案吗?能否将两辆车同时派出来运呢?

②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指导学生列表呈现方案。

①如何让大家的对这些方案一目了然呢?请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先出示空白表,表头可带学生边看边呈现)

②让学生说说表格第一行可以怎么填写合适。(只用1辆车运完的情况)如下表:

③学生独立完成其它方案。(教师提示:可以怎样有顺序地表示出派车方案呢?)

④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孩子进行适时点拨。

⑤完成后汇报交流。学生边说,课件边呈现。

⑥观察表格,总结通过列表有序呈现派车方案的方法:当只用1辆车运完的次数找到后,以此类推,如果是4次,那接下来可以探究3次、2次……直到0次。

⑦比较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先考虑只用载重3吨的车,方案只需列举4个)

⑧根据表格,学生选择符合题意的派车方案。

(4)检验反思:将选择的方案根据题目检验一下,看是否符合题意。

【设计意图】列表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有序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止列出方案时产生遗漏和重复,因此,设计时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列表、填表,尤其表格的第一种方案,设计时突出让学生填写,这样做既能让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考虑,不至于受到书本现成表格的束缚,又能为后面比较两个表格的不同,做到最优化而奠定基础。

(三)内化新知

1.基础应用

让学生运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尝试“做一做”。引导学生从较大人民币(5元)入手列举,即只付5元,要多少张?

2.综合应用

练习七第7题。通过租船的具体生活情境,巩固所学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了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思想。

【设计意图】由于新知探究中,在“比较两个表格”环节优化出从大车入手列举可简化方案,因此,做一做中学生从5元入手,只需列举3种方案,因为当5元3张时,2元6张已经不够了。而从2元入手,要列举7种方案。从优化的角度出发,应先从只付5元列举,这种优化的思想为练习七第7题的解决做好了铺垫。

(四)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认为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该注意什么。

《解决问题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