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教案

时间:2024-09-03 13:04:18
《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周庄水韵》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周庄水韵》教案1

教学目标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 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 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

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 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 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 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 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 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 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

一、 复习巩固

二、 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 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 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 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三、 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 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 布置作业。

《周庄水韵》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是一篇语言优美,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的游记散文。作者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入手,分三次描写了周庄水乡给人的印象,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周庄离我们遥远,我们又地处山区,学习起来还不太容易;再者,本校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主动意识不强,在分析和表达方面也还是有待训练的,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内容及练习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积极引导,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训练。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游记,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这个要求,特制订了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情感目标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新课

由学生预习的“水韵”入手,教师补充。

结合预习,说说对课题中的“韵”的理解。

从题目入手,直接切入文章的题眼,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把握。

(二)品味“水韵”

1、快速阅读三次游周庄,说说作者抓住了周庄什么特点来表现“水韵”的。

2、作者在文中写道第一次是春雨朦胧的水墨画,第二次是雪后初霁的版画,那么根据作者的描写你认为第三次是什么画呢?

……此处隐藏22431个字……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回味无穷。课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好好从这优美的字里行间领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风情。

作业

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2.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

课后反思

1.通过阅读,学生是否感悟了周庄水韵之美境,真正受到了美的熏陶。

2.学生是否体会了本文语言的精妙,理解了多角度描写以及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3.学生能否在实际写作中得以恰当的运用。

《周庄水韵》教案15

【教学目标】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学会生动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

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

2、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有关周庄、丽江、威尼斯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几幅对比画面。(以“高山流水”或“泉水叮当”作为背景音乐),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配乐朗读,感性感知:

展示播放周庄的四幅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配乐:以“高山流水”或“表现节日热闹气氛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听”读感知内容结构:

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

参考提示: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3、细读加深印象,熟悉内容,学会描述。

找出作者游历周庄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采用竞赛的形式。

4。诵读精彩语段,增强感悟能力。

引导学生诵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三)、巩固:朗读课文。

(四)、小结“作者在不同的季节游周庄,选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

(五)、作业:

1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

2背诵“第二次游周庄”的语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会生动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一)、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情况,抽查后一齐背诵。接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精读局部重点语段(第5段)。

1、学生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

2、采用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小结的方法:

(1)、描写景物方法多样。

提问: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有什么作用?

释疑参考:

移步换景法。

烘托渲染写景。

虚实结合,前后照应。

(2)、写作顺序有条有理。

提问:作者写第三次游历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参考提示: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最后由“天上”写至“地上”。

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

3、品读散文语言。

分小组竞赛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及妙处。

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

(三)、小结:

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文中语言清新优美,如周庄之水,柔情万般,韵味十足,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四)、巩固:

熟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1、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

2、用“移步换景”法,以“逛(游)……”或“雨中行”“烈日下的……”为标题,写一篇描写“所见所闻所感”的小短文(200——500字),要求用五个以上的比喻句。

《《周庄水韵》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